- 关键字: 公冶长书院,公冶长书院景点,公冶长

公冶长书院风景区景点有哪些?
两树高30米,主干粗5米多,相传为公冶长手植,已历经2500余年,树叶繁茂,遮天蔽日,东雄西雌,以其特有的光合作用营造了一个净洁幽清的小环境,小气候,为书院撑起2500年蔼然的静谧。
银杏又名公孙树,白果树,被称为寿树之王,药材之冠。其有效成分黄酮有祛人血脉之疾,增人活力,健人心脑之效,人们常用银杏叶泡水茶饮,治疗高血压。两树高30米,主干粗5米多, 相传为公冶长手植,历经2500余年,依旧树叶繁茂,遮天蔽日。两树东雄西雌,枝干相交,宛如夫妻,又称同心树,据原山东省人大副主任李晔(研究银杏的专家)考证,这两棵树是“全省最老的夫妻树”。有“大树底下好乘凉、银杏树下结同心”之说,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情侣来这里合影、许愿。同心树以其特有的光合作用营造了一个净洁幽清的小环境,小气候,为书院撑起2500年蔼然的静谧。

公冶长书院
青云寺
青云寺由庙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组成,肃穆庄严、气势宏伟,再现当年佛门圣地的巍峨之风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,为青云寺庙会,是日附近乡民云集于此,观赏风光,思念先贤,近几年又增加了物资交流和文艺演出活动。
青云寺在公冶祠西侧,其始建年代已不可考。依庙门两侧的“寿升石”之考证,隋唐前原为“寿升寺”,隋唐以后改为青云寺。当时寺院面积1600多平方米,瞻庙地350多亩,每月初一、十五,僧人做法事,击鼓撞钟,声满山谷,气氛庄严。佛教传入中国始于东汉,盛于隋唐,据此推断,青云寺的始建年代当晚于公冶祠,约为西汉中时(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),居今已两千余年。
据现存碑文记载,青云寺在清代道光年间曾两度维修,规模颇大,后毁于民国。现在的青云寺是在原址上重建而成,由庙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组成,占地约四亩。各殿内塑有弥勒佛、四大天王、释迦牟尼、六大菩萨等诸多佛像,肃穆庄严、气势宏伟,再现当年佛门圣地的巍峨之风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,为青云寺庙会,是日附近乡民云集于此,观赏风光,思念先贤,近几年又增加了物资交流和文艺演出活动。

公冶长书院
齐长城
安丘境内齐长城从太平山主境,沿与沂水分界线东行到青石胡同后完全进入城顶山境内,然后向东转南至浯河出境,与沂水复线第二段相接,全长46550米。位于城顶山的书院风景区内,现存有齐长城遗址约800米,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洗礼,至今墙基、垛口等还依稀可辩。近代抗战时,它还发挥过军事掩体的作用,51军曾在此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。
春秋战国时期,中国多有长城,除北方燕赵长城外,尚有齐长城、魏长城、楚长城。齐长城横亘於山东中部,又名长城岭、大横岭,西起今黄河东岸的长清县西南孝里镇广里村北,向东进行丘陵区,又逐渐蜿蜒攀升至泰山西麓的中低山区,尔后沿泰沂山脉分水岭,直达黄海西岸的今青岛市小珠山之东的黄岛区东于家河村东北入海,蜿蜒618.9公里,史称千里长城,现存遗址占总长度的64.3%。
千里齐长城,在连年的战争中屡兴屡废,世世代代地建,年年月月地修,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钜防之一,是目前国内年代最久远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遗址。整座齐长城,巍巍峨峨,恢恢宏宏,恰似东方巨龙,盘旋飞舞于崇山叠嶂之中,将黄河、泰山、东海连成一体,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,是齐鲁大地的脊梁。
齐长城的走向,虽在泰沂山脉的分水岭之上,但不走山脊线,而是筑在山的阳坡陡险处。它从今黄河东岸的长清县西南孝里镇广里村北,向东进入丘陵区,尔后沿泰沂山脉分水岭,直达黄海西岸的今青岛市小珠山之东的黄岛区东于家河村东北入海,蜿蜒600多公里,史称千里长城。

千年银杏树
安丘境内齐长城从太平山主境,沿与沂水分界线东行到青石胡同后完全进入城顶山境内,然后向东转南至浯河出境,与沂水复线第二段相接,全长46550米。位于城顶山的书院风景区内,现存有齐长城遗址约800米,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洗礼,至今墙基、垛口等还依稀可辩。
- 上一篇:公冶长书院简介
- 下一篇:舌尖上的中国水果篇-天下第一上株梧大樱桃